“我走上医学的道路,是希望能够帮助老百姓解除病痛。”说起年轻时在粤北山区目睹伤者缺医少药对自己产生的巨大冲击,63岁的黄健依然不胜唏嘘。在从医路上行走40年,促使他不断挑战自我进行创新、不知疲倦地攻克技术难题的,正是病人的需要,以及“减轻病人创伤和痛苦”的不变初心。
【资料图】
有了成功的第一例,才有无数个“下一例”
回看黄健的从医生涯,敢于创新和坚守初心是他的两大关键词。20世纪九十年代,国外医学界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,不用开腹就能切除胆囊,给当时的外科界带来很大震动。“以前做手术要清楚地暴露手术视野,创伤很大。而腹腔镜技术只需要打几个小口子,把镜子送进去,切除肿瘤的话创伤也小。”黄健回忆,为了能“第一手”接触到腹腔镜技术,他于1994年、2000年两次到国外进修,学习腹腔镜技术。那时,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在国外也刚刚起步,只能做一些简单手术。
黄健学习了腹腔镜技术的基本概念,回国后便自己开始研究探索,希望拓展这一技术的适应证,造福更多患者。他请车床工人制作了一个带把子的铁筒,借助这样一个简易的设备,开始了腹腔镜下切除肾上腺肿瘤的尝试。当时没有教科书,更没有老师,开展每一种手术,主要靠自己摸索,先在动物身上做实验,成功后再为病人手术。
从“开大刀”到微创手术的转变,对于一个成熟的外科医生的考验不可谓不大:不光是要了解解剖的位置,技术方面也要过关,同时还要有一个很好的立体思维,要手眼协调,对病症要很清楚。“一开始做腹腔镜技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,做第一例手术从早上8点做到晚上8点,会担心第一例手术做不好,如履薄冰,步步小心,幸好手术达到了预期,病人很快康复。”黄健清楚地记得,第一例是一位60多岁的病人,他对黄健十分信任。正是有了成功的第一例,才有无数个“下一例”。
2002年,黄健与国外医生同步开展了泌尿外科难度最高的腹腔镜手术——“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—原位回肠新膀胱术”。此后,在十几年的实践中,黄健改进了国际上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,形成标准的手术方法,多篇研究论文发表在泌尿外科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上,并多次代表我国在国际重大学术会议上现场演示手术,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。
在机器人辅助手术兴起后,黄健又积极迎接这一新挑战。截至2023年7月,他已主刀完成超过1500台机器人辅助手术,其中绝大部分是根治性膀胱切除、前列腺癌根治、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等高难度泌尿外科手术,这一数据还在不断更新。
名医简介
黄健,我国著名泌尿系肿瘤微创治疗专家,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二级教授、一级主任医师、博士生导师,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,中国医师协会机器人医师分会副会长,在我国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应用、创新与推广上作出了卓越贡献,曾获“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”“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”等荣誉。
医者心声
“医生和患者是互相成就的,病人信任医生,我们才敢放手一搏。探索与创新之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,在运用新的技术帮助病人的过程中,有些病人不幸地发生并发症,但只要我们尽职尽责地帮他们处理并发症和其他困难,将心比心,病人就不会埋怨。对于经济负担较重的病人,我们会在合规的前提下,想方设法帮他们节省治疗费用,让病人感受到‘这个医生,这支团队是真心实意来帮助的’。”
文/广州日报·新花城记者:任珊珊
实习生何慧琳、陈烁旬 通讯员刘文琴
标签: